泰興:新產業新業態“鄉”約激活發展紅利
近年來,泰興市充分挖掘生態農業、鄉村文化多元功能和獨特價值,因地制宜推進鄉村文旅深度融合,創新供給農業體驗路線、紅色文化游覽等鄉村文旅產品和服務,發展鄉村研學、文化體驗、文物展覽等新產業、新業態。通過創意賦能等方式,推動閑置資源轉化為具有市場價值的特色產品、服務與業態,將鄉村存量轉變為經濟增量。
“五一”假期,泰興市各地持續創新拓展鄉村文旅消費場景,陸續開展文化和旅游活動,為游客提供更加多元的出游選擇。分界鎮滕興村借助“甜豌豆之鄉”的資源優勢,聯合專業研學機構開發農事采摘、自然體驗等戶外課程線路,不少萌娃跟著家長,深入到田間地頭,實地感受農業的獨特魅力。“我跟家人一起摘豌豆,還品嘗了,甜津津的。這里可以盡情地奔跑、玩耍,讓人感覺身心愉悅。”學生蔡婧苒說。
融合農業實踐與教育創新,泰興市積極引導各專業機構與特色田園鄉村深度融合,共同開發打造特色精品線路,大力推進“農業+”新業態,因地制宜融合文化、教育等元素,探索發展親子經濟、研學經濟等新模式。“全市一共梳理了18個點位,按照四季節氣、特色農產品、紅色文化等策劃了不同的研學主題,全年約有一萬名學生參與,每周都會舉辦兩三次研學課程,通過農耕體驗、自然教育等,讓孩子們零距離感受鄉村振興新變化。”戶外研學機構工作人員李一航介紹。
立足鄉村多元資源要素稟賦,泰興市各鄉村依托“創新”打破業態模式。這幾天,宣堡鎮梅埝村的宣泰戰斗紀念館吸引了不少青年游客前來打卡參觀。場館原先的功能只有歷史文物陳列展示,為吸引更多游客,梅埝村引導村委會工作人員、村民志愿者積極參加紅色歷史知識培訓,轉型成為場館講解員,隨時隨地、人人能講,讓外地游客從本地人口中了解本地文化故事,重塑“蘇中七戰七捷-首戰宣泰”的獨特紅色文化記憶。今年以來,梅埝村接待游客累計超2萬人,給鄉村帶來了人氣。
泰興市積極推進三次產業融合,持續開展休閑農業推介,加快鄉村旅游重點村鎮建設,全市休閑農業綜合收入超17億元,鄉村旅游過夜游客穩步增長。
- “農文商旅體”融合發力,火熱“五一”注腳“活力中國”2025-05-06
- 【地評線】紫金e評:從“流量高峰”到“品質出行”,折射流動中2025-05-06
- 【地評線】荔枝網評:“新業態+新玩法”激發文旅消費新活力2025-05-06
- 引領全球人工智能發展,中國何以有底氣?2025-05-06
- 泰州海陵:這些身影,以堅守詮釋勞動之美2025-05-06
- 江蘇泰州:以青春之名 赴奮斗之約2025-05-06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