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科技小院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科技小院是建立在農村基層一線集農業科技創新、示范推廣和人才培養于一體的基層科技服務平臺,近年來,泰州市科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共同培育科技小院,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
眼下即將進入麥收時節,這幾天,在位于姜堰區井賢種植家庭農場的稻麥科技小院,揚州大學農學院教授霍中洋正帶著學生在試驗田里,測定分析小麥根系、穗、以及莖葉的生長情況,研究不同栽培管理措施對小麥產量、品質與抗性的影響。
2023年,井賢種植家庭農場緊緊依靠揚州大學農學院專家團隊,成立了稻麥科技小院,由霍中洋教授擔任首席專家,每年安排博士碩士研究生5-10名入住農場基地,開展稻麥新品種、新產品、新技術與新模式創新、展示與集成示范,同時通過現場技術指導與技術服務、人才培養與農民素質教育培訓等工作,引領帶動區域稻麥科技成果創新應用與現代豐產優質高效生產。如今,這個科技小院已經成為區域技術普及的源頭性基地。
科技小院的成立,構建了科技人員與研究生駐地開展一線研究的機制,既找到了研究切入點,也提高了科技創新速度與效率,催生出一批適用的科技成果。姜堰稻麥科技小院成立以來,先后篩選出適合當地示范應用的稻麥豐產優質多抗新品種26個,研發稻麥豐產優質高效新技術6項,申請與授權專利2項、發表論文近20篇。以稻麥科技小院建設為依托,姜堰全區稻麥新品種與新技術的運用,稻麥產業發展水平及質量都得到了有效提升,全區稻麥畝產量分別達630公斤以上、400公斤以上。
近年來,泰州市科協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共同培育科技小院18家,涵蓋蘿卜、大閘蟹、稻麥、香菇、蛋雞等數十個品種,為提升農民種養殖水平、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助力鄉村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今年5月,姜堰蛋雞科技小院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小院。針對規模蛋雞養殖業面臨的如疫病種類多、減抗產品少、用藥危害大等現狀,小院專家團隊重點攻關綠色減抗養殖、疫病防控及糞污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的芪參提取物、NCG等綠色投入品,顯著降低雞群疫病死亡率至1.52%。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教授王永娟說:“國家對畜禽業要求養殖減抗、產品無抗,我們從投入品發力,研發中草藥復方發酵膏。作為一種飼料添加劑,它可以提高腸道對飼料的轉化吸收率,從而提高體液免疫水平,目前臨床實驗效果非常好。”
在小院首席專家王永娟等人的精心培育下,一枚枚雞蛋成為了遠近聞名的放心蛋,當地的蛋雞養殖規模和養殖水平有了顯著提升,小院示范基地也成為蘇中地區蛋雞標準化養殖標桿。采訪:泰州市仙島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 陳文峰 科技小院對我們幫助還是挺大的,專家教授經常過來對我們進行指導,包括有學生長期住在我們這邊工作,我們碰到問題及時能解決,增加了我們發展的信心,我們準備再擴大規模,從現在的60萬(羽)增加到100萬(羽),帶動當地的農民就業。
目前,泰州市已經建成科技小院18家,其中國家級科技小院4家,省級科技小院5家。為了更好地發揮科技小院示范帶動作用,從今年4月開始,市科協邀請科技小院的專家團隊陸續走進蒲公英”科普發布廳,分享他們在廣袤大地上服務鄉村振興的精彩故事,推動產學研經創深度融合,讓科技小院遍地開花,真正成為鄉村振興的“科技引擎”。
泰州市科協主席朱嘉浩表示,科技小院一頭連著高等學府,一頭連著田間地頭,把象牙塔里的研發技術推向泥土地,實現了教書與育人,田間與課堂、理論與實踐、科研與推廣、創新與服務的緊密結合。下一步,市科協將充分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推動農業龍頭企業、種養殖大戶與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開展合作,共同培育更多的科技小院,為提升農民種養殖水平,提高農民科學素質,助力鄉村振興作出更大貢獻。
記者:梁軍 徐晨曈
編輯:陳歡
責編:陳丹丹
審核:戈俊巍
- 江蘇泰州:“司法暖陽”照亮關懷路2025-05-15
- 江蘇泰州:科技小院為鄉村振興注入澎湃動能2025-05-15
- 江蘇泰州:《泰興市“飛地項目”實施方案(試行)》出臺2025-05-15
- 江蘇泰州:巡察“及時雨”解企業燃眉急 政銀聯動助力產業升級2025-05-15
- 泰州:水稻育秧工作全面開啟2025-05-14
- 江蘇泰州:水稻育秧工作全面開啟2025-05-14
網友評論
文明上網理性發言,請遵守新聞評論服務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