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訊 | 全國農村改革典型案例!泰州+1!
日前,農業農村部公布24個全國農村改革典型案例,我省4個案例入選,并列全國第一。
這四個案例分別為南京市六合區創新組織模式打造農業社會化服務縣域樣板、泰州市姜堰區著力構建家庭農場發展“三四四”支撐體系、鹽城市亭湖區創新“小田變大田”改革探索解決土地細碎化問題有效路徑和常州市武進區試點水稻收入保險讓種稻農民穩增收。
南京市六合區按照全程覆蓋、區域集成、配套完備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要求,探索形成“1個核心成員+N個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X項功能布局”的“1+N+X”組織模式,通過服務組織“多元發展”、服務主體“多方聯動”、服務能力“多鏈融合”,推進從耕作、播種、育秧、植保,到收割、烘干、存儲、銷售等全流程服務,全區農業社會化服務效能加快顯現。全區糧食生產全程機械化率達96.65%,農作物統防統治覆蓋率達72.54%以上,區域公用品牌帶動力持續增強。
泰州市姜堰區聚焦家庭農場轉型升級與集群發展,全方位開展試點探索,構建形成家庭農場發展“三四四”支撐體系。該區緊扣主體職業化、技術集成化、管理規范化“三化目標”,探索家庭農場全周期培育模式,累計培養鄉村振興技藝師773人。推進技綠融合模式創新,促進糧食生產節本提質增效、減藥減肥不減產,畝均增收200元以上。建立一整套家庭農場管理服務制度流程,培育各級示范家庭農場362家。創新土地流轉準入監管和家庭農場綜合評價管理、家庭農場保險保障和家庭農場主養老補助“四項制度”,全面優化家庭農場發展環境,連續兩年發放家庭農場主養老保險補助資金30萬。創設區域性產銷聯合體、鎮域綜合服務聯盟、區級家庭農場聯盟運營服務中心和家庭農場集聚區“四大載體”,搭建家庭農場與各類主體聯合與合作的平臺。
鹽城市亭湖區以穩定農村土地承包關系、尊重農民意愿和保障農戶承包權益為前提,積極開展“小田變大田”改革,通過承包權不變、經營權連片,解決農村承包土地細碎化問題。改革過程中,該區注重發揮村集體主導作用,講實講透土地承包關系不變的政策,科學劃定“自種區”“流轉區”“預留區”,讓愿意繼續種田的農民在靠家、靠路、靠河位置選擇整塊田種植,形成相對集中的“自種區”;不愿繼續種田的農民將承包地委托村集體進行流轉形成“流轉區”,供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承租經營;對有返鄉種田需求的農戶,安排一定面積的保障田塊作為“預留區”,短期租給大戶或由村集體直接經營,確保種地“隨進隨出”。通過改革,全區66196戶農戶的36.22萬畝承包地,由原先的19.75萬塊合并成4.08萬塊,新增高產田4.2萬畝以上,進一步豐富了農村承包土地“三權分置”的實現形式,提升了土地利用效率,農業生產基礎進一步夯實。
常州市武進區以“穩定糧食生產、提升農民收入”為目標,在全國率先開展水稻收入保險改革試點,相關做法被2016年中央一號文件吸收。該區經歷了制度創新、點上突破、深化完善、廣泛實踐等多個階段的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效。通過水稻收入保險改革試驗,進一步豐富了農村金融產品,農戶收入獲得了更好保障,穩定了糧食生產。2016年至2020年,投保面積3.783萬畝,投保金額5265.69萬元,理賠1.987萬畝,賠償金額165.19萬元。2020年,水稻收入保險試點作為落實糧食安全責任制的重要政策措施被推廣至全省產糧大縣。此后,該區水稻收入保險執行政策實行與全省同步調整、同步優化。
2012年以來,我省把全國和省農村改革試驗區打造成農村改革“先鋒隊”“試驗田”,先后開展48項全國農村改革試驗和114項省級農村改革試驗,取得了顯著成效,10項改革試驗成果入選原農業部2018年發布的農村改革試驗區改革試驗成果轉化清單,蘇州市鄉村建設規劃經驗、常州市武進區水稻收入保險試點、鹽城市亭湖區“小田變大田”改革試驗做法先后被中央一號文件吸收,南京市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蘇州市戶籍制度改革、常州市武進區“三塊地”改革等為國家法律修訂、政策文件出臺提供了實踐基礎,東海縣農村產權交易所模式、張家港市農藥零差價集中配送等政府購買公益性服務等一批經驗做法已在全省推廣。此次入選的4個農村改革案例也全部來自于我省農村改革試驗區的實踐探索。
來源:新華日報
編輯:劉燕
責編:悅鳴
審核:戚翔 聞棟
- 時政|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召開學習會 凝心聚力抓發展 持續推進“2025-05-17
- 關注|省政府召開經濟運行調度會議 許昆林出席并講話2025-05-17
- 關注|部分市人大代表向原選舉單位報告履職情況2025-05-17
- 項目|張靖皋長江大橋南航道橋北主塔中橫梁合龍完成2025-05-17
- 演出|梅韻流芳惠民心 “茉莉花開”綻異彩2025-05-17
- 天氣|大反轉!泰州人抓緊時間!2025-05-17